一句话一辈子

冬之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xxbqg.com,最快更新冬之蝉文集最新章节!

      那些青涩的日子不知始于何时,也不知止于何地。只记得特别喜欢学校放假,在家里有事没事就悄悄的穿过堂屋的后门,溜出后院,在院门口张望村子后面那条小河边的羊肠小道,看小道上稀稀拉拉来往的人群中是否有他的身影。如果这时母亲和外婆又恰好不在家,我便提个竹篮穿过院子后面的禾场,来到小河的石桥上发呆。碰到熟人就假装打猪草,眼睛却一直盯着山那边路的尽头,因为那里有他的家。

    我和他,从小学四年级就是同学,一直到初中毕业,我们不是同座,就是前后排坐着。我们经常一起参加各种竞赛,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但我们从不说一句学习以外的话。如果不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就形同陌路,但我们能感觉到我们对彼此的好感。记得,五年级时,他借了同学的一本暴风骤雨没有及时还回,老师派人追到他家里去,倔强的他偏不交出来。第二天老师就让全班同学批斗他,还不让他去上厕所。当时,全班同学都笑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偷偷的为他抹泪。我不知道是因为我善良,还是前世就注定的缘分。

    初中毕业前夕,有人说他喜欢我,还给我写了字条,尽管我没看到这纸条,尽管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还假惺惺的哭了一场,但从此幸福种子就在心里埋下了。中考前夜,他的书包被人偷了,听说是有人嫉妒他故意捣乱。到底是嫉妒他成绩好,还是嫉妒他喜欢我,两个版本都在被同学们传说。

    暑假,大队要在我们家后面的禾场里放电影,我早早的端了凳子去等待电影开场,实际是在等待一个我期盼的人影。银幕挂好了,喇叭也响起来了,还是没看见我想见的人,可是,却碰到了他的父亲,他父亲说:“凯儿今天也会来看电影呢,”说完就走了。我好高兴,看电影时一直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可是最后也没看到凯儿。电影放映的过程中,发生了骚动,好像是有人打架,我的头也莫名其妙的被人用小石子砸了,还肿起了一个包(后来很多年,只要一下雨头就隐隐地痛)。第二天听人说,是有人知道了凯儿喜欢我,故意趁骚乱砸我的。我又生气又高兴。

    初中毕业后,他去县城里上重点高中,我只上了所普通高中,我们分开了。

    他上高中后,每个周末放假,本来有一条很方便的路可以回家,但他总是绕道我所在的中学,和那些初中的男同学一起说笑着回去。我们男、女生的距离时常保持在50米左右,我们能看见彼此,听见彼此的声音,但我们从没互相走近过对方。我心里比谁都清楚,他绕道回家,是为了看见我。每个周末下午放学回家时,应该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从初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起,我就有了后院门口张望的习惯,而这样的时候,最恨母亲叫我“在干什么,掉魂了,老往后面跑,还不快回来洗衣服。”我说,上厕所呢。好在我的家乡所有人家的厕所都在后院里,这便是我当时最好的借口。不过,次数多了,母亲也发现了玄机“掉厕所里了吗?一个女孩子家家哪有那么多厕所上啊,是偷懒吧。再说了,动不动就站在那发呆,有什么好看的?”我在心里愤愤然:娘啊,难道你就没有过青春萌动的岁月!但嘴里不敢有一丝的反抗,更不能让老娘看出自己的心思,只要母亲一喊,我一定以百米冲弛的速度跑回屋里,忙前忙后的替母亲干家务。

    上高中后,我们俩的那点心思,虽然我们自己都从来没有承认过,不知怎么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站在院门口,天上成群的大雁,山脚下快乐牧童,田梗上悠闲的白鹭,庄稼地里耕作的农人,都是我莫大的安慰。而更多莫名惆怅的日子里,我总能神差鬼使的看到他父亲的身影。他父亲那时是大队的干部,经常要到各村检查工作。他父亲从我家后院或前门走过(后几年,他的父亲成了一名教师,上下班也都从我们家门口或后院过。其实,他的父亲可以走河边的小路,至于为什么总是从我们家路过,到现在我也不明白),看到我,总会转过头,带着微笑很和蔼地说:“莎莎,去家里玩吧,凯儿在家呢。”

    他在家,是的,他也放假了,跟我一样。既然回来了,他就不会只呆在家里,他总会出来走走,或是到大队小卖部里去买点东西什么的,这时,我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希望。于是,我找了各种借口,到山上去,因为那里离他们家近。比如,到山边的小河里去抓鱼(虽然母亲从来不赞成我做男孩子的事,只把我关在家里缝纫刺绣干家务),到山上的松树林子里去耙被风吹落的松毛(松针),满山遍野采蘑菇、拾地皮菜(一种地衣植物)。而这些,都需要老天爷的配合,刮大风或是下大雨才行。可是,该死的老天,一连数日晴空万里,鸟语花香,愁煞人也。刮了风,松树才会掉毛;下了雨,地上才可能有蘑菇或地皮菜,而我的母亲不仅对我管教极严,还不让全家人吃野生的任何东西,说是不干净,所以,我要想找借口出门去,比上天还难。可怜我等了十来天,才等来了一次机会。

    终于,起风了下雨了,第二天就雨过天晴,是个山上的好日子,我怕母亲不同意,不放心,就指使弟弟妹妹们,让他们嚷嚷想去山上耙松毛、拾蘑菇、捡地皮菜,顺便也玩玩。母亲最娇宠小弟了,他叫唤着要去母亲就没有不答应的,尽管不是很痛快。于是,我提着篮子,扛着竹耙子,带着弟弟妹妹一路唱着歌上山了。

    到了山顶,我虽然摆出一副很认真耙松毛的样子,眼睛却一刻不停的望着南山脚下,盼望他能走出家门。终于,南山坡下走上来一个人,远看就知道是个小伙子,我的心都蹦到嗓子眼儿了。林间的晚霞照在小伙子的身上,耀人的眼,只能看清他的轮廓看不清他的相貌。我太想见到他了,便灵机一动,对弟弟妹妹们说:“走,我们去那边的林子里看有没有菌子,”弟弟妹妹很听指挥,可是走进那个人,才发现他是我的初中同学,凯儿的邻居阿赛。看见我,阿赛说:“你回来了,凯儿也回来了。”我问阿赛上山来干什么,阿赛说他们家的牛走丢了,他上山来寻找。看到阿赛的傻样,听到他说的话,我既幸福又难过,难过的是为什么上山的是阿赛而不是凯儿,幸福的是他也知道把我与凯儿相提并论。我在心里纳闷,为什么所有认识我的人,都要告诉我凯儿的消息,难道全世界人都知道我们彼此心里有对方,可连我们自己都不曾挑明过,或者是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天生就该是一对。

    记得前几天,我和妹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母亲让我们学骑自行车。刚骑到凯儿他们村头时,碰到了正在给棉花地打农药的阿生,他也说:“莎莎回来了,凯儿也回来了,怎么不去他家玩啊。”还有一次,我跟姑妈回她的婆家,正好路过凯儿他们家门口,姑妈也故意对凯儿的妈妈说“听说凯儿回来了,我带莎莎来看看。”凯儿妈妈非常热情的要把我们迎进家里,我坚决不肯,才没有进去。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到凯儿家。但我从凯儿妈妈的眼睛里读到了一种特别的东西,那不仅仅是喜欢,还有某种期待。至此,我才朦朦胧胧的感到,凯儿的父母对我也有种特殊的感情。

    太阳下山了,山上静得只剩下山风的声音,怪吓人的,我失望地带着弟弟妹妹回家了。虽然一个菌子没采到,一块地皮菜没捡到,还好,有一篮子松毛可以跟母亲交差,尽管我们家并不特别需要这些燃烧时间极短的针状柴禾。

    有一天,母亲把我叫到厨房,给了我一大扎信件,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不知道,看看就知道了。刚打开一封信看到称呼“莎莎,你好”母亲就说,马上高二了,还有一年就高考了,你不想考学了?便一把夺过去,把所有的信件扔进了灶膛,看着那些信件窜起的火苗,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心疼。可怜我从小是个乖乖女,连与母亲据理力争的勇气都没有。但那俊秀的字迹让我什么都明白了,那正是我期待的信。

    再后来,他上了大学,暑假回来到前面的军区农场去看电影,听说他被人打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戴着近视镜让乡下人看不惯,用今天的话说那是扮酷,在落后的农村人们容不得半点进步的东西,比如从外面回去的人说普通话,戴眼镜,都要遭到围攻。他是个书呆子,不谙人情世故,所以挨打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难过了好长时间。

    十多年过去了,一晃我也35岁了,那年,回老家过春节,又碰到了凯儿的父亲,老人家还是那句话“你回来了,凯儿一个人在家呢,媳妇先回城了,你去玩吧。”与原来不同的是,老人特别强调了“儿媳妇回城了,凯儿一个人在家”当时我在想,凯儿说过“他要照顾她、爱她一辈子,他的家庭一定很幸福,我何必去打扰他呢。”我又一次拒绝了老人的邀请。

    37岁那年,我们终于见面了。其实,我们两家相距不到500米远,从初中毕业后,我们的通信时间达五年之久,我们竟然只在我所在的师范学校门口见过一次面,时间不超过十分钟。而且我们只以同学的身份握过一次手。我们是那么的相爱,我们又是那么的传统,那么的一本正经,今天的人们看来真是不可思议。可是,在那样的年月,我们确实那样真实地压抑着自己的感情。所以,我们今生错过彼此,一点都不足为奇。

    我们见面后,我的老公很盛情的宴请了他,我知道他生活的不好,我成了他最忠实的听众,没想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我们两家爆发了,虽然我们什么也没做。在那些最黑暗的日子里,他的父亲对我的姑妈说:“莎莎生活的好,我们全家祝福她;她要生活的不好,我倾家荡产,让我儿子娶他。”多么善解人意的老人啊。我甚至傻傻地觉得老人家对我的爱,不亚于对他的两个女儿。其实,我应该很他,因为是他写的一纸诉状,让我的父亲受了六年劳役之苦,让我刚过二十就担起了养活全家的生活重担,让我贫穷的经常三五年买不起一件哪怕最廉价的衣裳。可是,我从来都没恨过他,因为他对我和他儿子的理解,因为他是一个好父亲,因为爱屋及乌,我甚至像尊重我的父亲一样尊重他;更因为他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去玩吧,凯儿在家呢”我甚至幻想着,下辈子如果还做不成他的儿媳,我就做他的女儿好好孝顺他。

    他那简单的一句话,对我来说,就是一辈子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