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部——人文视野下的突厥语民

北漠尘清——巴图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xxbqg.com,最快更新北漠尘清——巴图文集最新章节!

      “万物有灵”是古代突厥语诸民族存在的条件,也是突厥族和民族宗教极其信仰灵力崇拜的基础。费尔巴哈曾经说过:“自然是宗教的最初的、原始对象,这点是一切宗教、一切民族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的”萨满教最初的崇拜对象也是自然,进而扩展到动物、植物、祖先。

    1、腾格力崇拜

    在突厥语各民族中“苍天”一词的读音为“tangri”“腾格里”是其音译。腾格力崇拜在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各民族中由来已久。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中,匈奴人称其部落首领为“樘黎孤涂单于”所谓“樘黎”意为腾格里一词的音译“孤涂”是儿子的意思,整体意译过来,就是“天子”由此可见,腾格里崇拜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在西部各民族中存在。古突厥文阙特勤碑和毖伽可汗碑的碑铭中的“在突厥腾格里的护佑下”词句的出现,是古代突厥民族腾格里崇拜最早的文献记载。从宗教崇拜的的渊薮来推断,腾格里最初只是表示物质的苍天,后来逐渐丰富为天神,因此,突厥人对腾格里的崇拜,既包含了对于物质的苍天的崇拜,也包含了对于天神的崇拜。“腾格里”在突厥民族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贯穿在他们代代相传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意识之中,虽然突厥民族的宗教信仰在后来的岁月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腾格里”是他们不变的原始崇拜对象,突厥人改信摩尼教以后,把摩尼教的“光明神”称作“光明的腾格里”改信佛教后,又把佛称作“腾格里”信仰伊斯兰教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真主亦然称为“腾格里”时至今日,西部的很多少数民族在遇到难事的时候,仍然习惯于抬头遥望苍天,口里念念有词“愿腾格里保佑”维族、哈族、柯尔克孜族农牧民在发誓的时候仍然说“让腾格里作证”“违背誓约,让腾格里惩罚他”的说法。

    2、大地、水、山、石崇拜

    古代突厥先民认为人类是由泥土造出来的。在女腾格里创世的神话中,女腾格里吸入尘土和空气,吐出许多泥点落在地球上,成为人类之祖。[1]1突厥诸部落对大地山水怀有一种深深的崇拜之情,在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的阿芙拉特可汗的传说中,描写了英雄出征前,突厥首领率领军民向太阳祈祷,向月亮祈祷,向草原祈祷,最后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祈祷道:“人类是由你早出来的,人类的繁荣昌盛要依靠你的佑护啊!大地,我祈求你,保佑我们出征顺利吧!”[2]2

    这一带有浓烈萨满教色彩的祈祷仪式,表现出古代维吾尔人纯朴的自然崇拜观念。古代突厥人认为水是神圣的,具有消灾驱邪的神力。喷涌不息的泉水更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喀什附近的乌帕尔乡有一个泉眼,每年春天来这里河渠泉水的人川流不息,其中有不少人来自几十里甚至几百里之外,他们除了自己饮泉水,还要用皮囊装水带回家,给家人饮用,他们相信泉水可以消灾避邪,给他们带来幸福、快乐、平安。泉水崇拜在哈萨克、柯尔克孜人中间也是普遍存在着。柯尔克孜史诗马纳斯中的主人公马纳斯在出征前,总要到泉水边把手伸进泉水,如果泉水是凉的,为凶兆,出师不利,如果泉水是温的,是吉兆,出师必胜。

    古代突厥人的耶尔(大地)—苏(水)崇拜,意译过来就是地—水崇拜,后来引申为地水神崇拜。在8世纪的古突厥文碑铭中记载了突厥可汗们在腾格里与地—水竹深的护佑之下,由弱变强,是部族得以复兴的业绩,在突厥史诗中,传说中,地水神时常与天神腾格里一起出现,传说两王子的故事中说道:“地—水神和天神腾格里不忍心看王子这样痛苦”由此可见,地水神崇拜在突厥人的观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仅次于天神腾格里的崇拜对象。

    此外,高耸入云的山峰,在突厥人看来,它离苍天最近,天上的神领会时常栖息于山巅之上。因此高山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有些萨满教仪式要在山上举行,至今维吾尔族人见到奇山异石还有跪拜的习俗,维、哈、柯等民族都有禁止面对高山大、小便的禁忌。

    3、树木崇拜

    树木崇拜在信仰萨满教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中很是盛行。这些民族发祥于北方的山川地带,其祖先曾经在山林里面度过漫长的采集与狩猎的原始生活。他们常年出入于原始森林,仰望高耸入云的林木,会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和遐想,树木离苍天最近,它是神灵栖息的地方,高大的树木拔地而起,高耸云天,它是神灵来往于天地之间的天梯,在树木身旁祭奠苍天,天上的神灵最容易感知到。因此,在古代北方民族中盛行着绕林祭天的习俗。后来,许多民族离开山林,进入草原和平川生活,他们立杆祭天的仪式,就是古代绕林祭天仪式的延续和变异,它包含着后人对于祖先树木崇拜的悠悠回忆。

    我国突厥语民族中的很多人深信树木通天,人们在遇到苦难和有心愿的时候就趋向树木祈祷、诉说,他们坚信上苍会听到他们的心声。维吾尔族农牧民为了求得神灵的保佑,祈求神灵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往往在树干上拴上彩色的布条,或者挂上一块写着“保佑我们的愿望能够实现吧”的布幅。树木枝繁叶茂,百年不老,千年不死,坚忍不拔、茂密旺盛的生命力使他们倾倒和神往。树木不仅是通向神灵所在天宇的天梯,而且树木本身也一定蕴含着住在剩余的超自然的神力,维吾尔民族自古流传着树木生子的深化,英雄和著名的可汗湾港也是树孕而生的,所以他们在出发征战之前都要想树母祭拜和祈祷,祈求树木保佑他们平安、得胜,在他们遇到敌人和危难的时候,相信会受到树母的保护和神力相助。古代突厥民族相信树木可以帮助人生育子孙,妇女不孕,家人就把他们送到森林中去过夜,相信神灵会帮助他们得子。在喀什地区古代的王族,圣人、前贤的目的旁,生长着许多参天大树,上面挂着许多红白色的布条,这就是妇女们拴挂的,表达她们崇拜树木,祈求生子的愿望能够得到满足。

    4、苍狼崇拜

    突厥语族诸民族自古既有苍狼崇拜。周书。突厥传中记载了突厥阿什那部被外族所灭,人被杀绝,只身一个十岁男孩,被入侵者砍掉双脚扔进草泽里。男孩子被一只母狼解救,在母狼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后于母狼交合受孕,母狼产下十个儿子,长大后各个娶妻生子,各位一姓,成为突厥各部族的始祖。因此,突厥人的旗帜上“施金狼头”“盖本狼生,示不忘怀”古代突厥民族不仅自己崇拜狼,还要强令其他国家和部落的使者向狼头旗施礼,唐代大将军郭子仪出使回鹘,也向狼头旗礼拜过。

    古代突厥人相信苍狼与他们的祖先有着血缘关系,同时也相信在关键时刻,他们会受到苍狼的佑护。这种观念和文化心理在突厥史诗、传说和民歌中得到了表现和描述。古老的维吾尔族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英雄乌古斯在征战中都有苍狼领路,凡有苍狼领路,乌古斯无往而不胜。传说在一次征战中,维吾尔先民被敌人围困在山腰,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难之际,一只苍狼突然出现,它把将士们带进了一个通往山外的山洞。苍狼以其神性的智慧,拯救了维吾尔先民,从此,维吾尔人视苍狼为神圣的动物。从这些史诗和传说中,不难发现,在古代突厥族各部族人民心目中,苍狼是他们的祖先,苍狼是他们的保护神,由苍狼的护佑,大难不死,民族昌盛。

    苍狼崇拜的习俗渗透在维吾尔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至今,从事农牧业的维吾尔妇女在生孩子的时候要坐狼皮,他们相信有苍狼的护佑,母子会得到平安。同时,在孩子出生后,要给孩子脖子上挂一块狼踝骨,用来驱赶病魔,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狼踝骨就是孩子的护身符,起着消灾避邪的的作用。在新疆喀什地区,这一习俗仍然盛行,致使狼踝骨的价格十分昂贵。类似的习俗在哈萨克、柯尔克孜民众中广为流传,融入到他们的集体无意识中间,千古流传,成了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哈萨克农牧民中流传着歌颂苍狼的民歌,柯尔克孜人则把自己的崇拜英雄称作青鬃狼玛纳斯。由此可见,苍狼崇拜的观念在这些民族的思想意识和生活观念中是根深蒂固的。

    5、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以萨满教的灵魂不灭为其思想基础的。在萨满教的世界观中,人的灵魂和肉体是可以分离的,肉体死亡灵魂不灭,灵魂废除肉体的躯壳,在天地间无拘无束的自由飘荡,他们要吃、穿、住、喝,与活着的人相生相伴,无处不在,用他们不死的灵光照护着后世子孙,激励着他们走向富强和幸福,由此形成一种对祖先的敬畏和怀念,是的祖先的事业得到发扬和光大。突厥语民族的祖先崇拜主要表现在对于亡灵的追悼和纪念仪式上,在古代突厥人的丧葬仪式,就是为亡灵准备饭食的仪式。死者生前富有,准备的饭食就丰盛,死者生前贫困,准备的饭食就简单,为了亡灵的饭食不断,追悼祭奠的仪式每年举行一次,宰杀牛羊马匹等供奉给亡灵。在新疆库车、喀什等地,人们在陵墓前堆放牛羊马的骨头的习俗至今流传不断。

    突厥民族强烈的崇拜祖先的仪式,是维护他们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在他们的观念中,亡故的祖先与日月同在,时刻照临着他们,护佑着他们,圣哲前贤、民族英雄的亡灵具有超人的神力,通过祭祀、祈祷,亡灵就会显现,荫避和护佑他们。家里有人患病,他们就会到附近陵墓旁的大树下去祈祷,求得亡灵的保佑,祛除病魔。

    6、对文化范畴的思考

    萨满教是突厥语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信仰,他在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后来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宗教,但都与传统的宗教思想互相融合,互相包容,互相依存,互相交汇,萨满教以其不朽的精神现象始终驻留在突厥语各民族的心理,发挥着长久的影响。国内外许多学者往往把西北突厥民族文化简单的归入伊斯兰教文化圈,只注重于研究这些民族的伊斯兰文化,而对于深植在他们精神世界中的传统宗教——萨满教缺乏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使人们产生了许多错误的认识——即西北突厥语民族就是单一的伊斯兰文化,甚至将他们与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相等同,这是十分滑稽的现象。

    只要对我国西北突厥语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实地调查,就不难发现,古老的萨满教文化对这些民族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些民族中留存的萨满教观念和习俗,与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的萨满教观念和习俗十分相近,在他们的民间文学作品、神话传说、英雄史诗中,都具有浓郁的萨满教文化的色彩,并且一脉相承。虽然戏突厥民族在后来的西迁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东西文化交流交融的特点,但在性质的区分上,仍然属于东方文化体系,决不是纯粹的西方伊斯兰文化体系。

    突厥语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国西、北、东部广袤的高原地区,雪山、草地、河流、海子、戈壁、大漠、森林以及繁衍在其间的动植物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大自然的恩赐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源泉,在千百年的生活中,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休戚与共,他们更加懂得珍惜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同构在高远的蓝天下,从古代先民的神话、传说、史诗中,他们深深懂得自然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由此而产生的对自然的崇拜,构成了这些边疆地区各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护自然,崇拜自然、敬畏自然是保证他们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环节,天人之道在他们的信仰中代代相传。

    灵力崇拜的古老传统到现在深刻地影响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的文化心理,在东北的农村这种崇拜传统仍然保留着,在北部的内蒙古地区广大的农牧区这种对自然的崇拜习俗随处可见。

    所有这一切,决非庸俗意义上的“封建迷信”突厥语民族对自然的崇拜,源于他们对自然的深情厚意,源于自然给于他们的恩赐,所以,西部文化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深情感知,对自然的深情歌唱、对自然的深情诃护,西部精神因此而高扬着与生俱来的自然性、生命性、神圣性、多元性、包容性,所以,它是鸟瞰八荒、君临天下、海纳百川的文化与精神,是不朽的!永生永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