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道德我的人生

佛儿僧心lost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xxbqg.com,最快更新佛儿僧心lost文集最新章节!

    家,国,世界

    今,昨,明天

    ——题记

    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人活于宇宙,循着社会法则自我准则蹒跚向前的路。有这样一个梦不论白天还是黑夜,时时刻刻在脑海里放映:有无数条路,纵横交错,这些路或有交点,或有重叠,每条路上游走着一个灵魂附着的肉体。这条路的起点和终点的仪式都相同,起点是自己的哭和别人笑,终点是自己的沉默和别人的哭。只是这个仪式对每个灵魂附着的肉体出现的时间点各异。

    整个人类社会可以浓缩为形形色色的人前仆后继地在活着的这条路上从出生到死亡的阅历。活着的路上,问天问地问人生。

    西方以个人为本位的道德人生观,重契约,重功利,重竞争;中国以家国为本位的道德人生观,重人伦,重道义,重中庸。西方的宗教,中国的儒释道,这些都沿着人、家、国、世界、国、家、人的这个路不论今、昨、明天的渗入每个生命个体的人生道德观。儒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节悌、中庸忠恕、平和慎独个人人生观最终要实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物欲横流的世界,我最欣赏道法格言: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关于道德,关于人生,请允许我静静地问天问地问一回吧!

    人无论如何也活一辈子,活着,其实没有为自己活着,是为了与自己相关的一切而活着。

    活着的方法谓之人生。

    人生乃生人之道也。纵论千古,生命个体的存在只图延续生命,此乃生命生于此界忽又逝于此界的终极意义。

    镜头对准我,活着是为了与我相关的一切事物而跳动心脏。镜头转换到蝼蚁一般的活物,都在为此法则而游荡俗尘。

    倘若此世界与我无牵无挂,生与死对我有何区别?此时活着的我是幸福的,因为心中有个心爱的听者。若此时死神勾引我,我绝不理睬。未完成生人的终极目标,弃离红尘定不甘心。

    无论怎样的活法,都是为了自定义的幸福。对我而言,调侃的幸福:娶个好老公,生个好儿子,过个好日子。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活法因人而异,但活着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逝去的生命中我最欣赏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胜有为的活法,在此物欲横流的恶心时代最得乐于清贫者的思慕。

    心怀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却深陷尘俗污淖中。奈何?无奈只得以隐居或结束生命。

    小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芸芸众生真的隐于市,过过尔虞我诈的日子,斗斗勾心斗角的心,乐也融融。

    若我自主选择活法,先得拼够生存钱。一点孝敬先人,一点抚养后人,一点留给爱人,余者自携之隐于深山老林或依青灯古佛旁,或跳崖投湖,诗意的离去。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我与此世无一刀两断,也不可能了无瓜葛。故而我不得不选择一种活法,去完成人生的生人之道。

    既然必定选择活法,那我选择随心随欲的自我幸福观:活着就是幸福。

    人的烦恼在于悔恨昨天,幻想明天,忘了今天。下一刻,我是否活着,未能预料。但此时此刻我还在幼稚地问天问地问人生,那我就是幸福的。

    生命如蝼蚁,蝼蚁是生命。想起海子,想起海明威,他们弃此世达彼世,应尊重他们对生命的另一种理解。最心痛那些口出粗言对待自杀者。还有很多人想死死不了,我祈求安乐死在中国这片土地的合法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选择弃先人后人爱人的活法,只能用死来诠释另一种活法。故而活着就是为了与你一切相关的事物而活着。

    凡夫俗子选择活着就是幸福的活法,那我们就是幸福的。

    活着无为而有为。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古人把人世间该说的真理都说完了,在此累赘也无意义,干点自己应该干的,干点自己喜欢干的。

    人不能失去信仰,这个信仰随你心,但一直要有,信仰不可一日三变。国人缺少皈依的信仰,即使有狼的体魄,也羊性十足。

    扯到信仰,必须扯扯道德。

    物欲横流,毒奶粉,纸醉金迷,瘦肉精,车水马龙,地沟油,灯红酒绿,小悦悦,贪官污吏,郭美美

    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信仰沦丧。温家宝总理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当下,金钱则成为全民宗教,正如梭罗所言“赚钱的方式无一例外地使人堕落”道德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共识,营造了一个信任的人群合作机制,特别是陌生人的城市社会,信任是道德的基本表现,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基础。家庭主义的道德观影响整个国家的道德观念,进而构成世界道德观念的一部分。反过来整个世界、国家的道德观念左右着家庭个人的道德观。

    横亘寰球,纵观千古,英雄众多但最终是暴力的产物,圣人寥寥无几却是心魂的敬仰。如果世人都怀着佛家的慈悲为怀,众生平等;道家的上善若水,慈朴为宝,道法自然,轻名弃利,柔弱不争;基督教的上帝爱你,兄弟姐妹;

    那么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和谐。德国思想家鲁道夫沙泽曼说:“我们不能自由地选择历史,但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榜样。太多的人向威胁和利诱屈服了,太少的人有坚贞不屈的勇气。只有信仰才能给人这样的勇气。”

    说说自己的道德自己的信仰,必须得说说读书这件事。

    打小莫名其妙地读书,不知读书为何?也不知读到何年何月?读着读着,到了该自己为了生活流浪的年纪,读过的不知忘了几多,也不知记住了什么,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悟得一个道理:当把读过的都忘记的时候,剩下就是能力。

    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样无法详说的东西巧妙的编织在一起的上帝。要从书中读的东西太多,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探寻哲学和灵魂。

    夕阳西下,一个小女孩独自坐在余晖下的台阶上,眯缝着眼睛,满脑子盘旋着一个问题:“我怎么会到这个世界上来?”当读书去追寻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问题时,我想这就是读万卷书的至高境界。人在何处看到自己不可逾越的鸿沟时,就会在这里安放一个上帝。若一天人突然发现自己是大地的孤儿的时候,于是就为自己生下一个父母——上帝。无时无刻触景探寻哲学和灵魂,这个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每个人需要哲学的程度或者说是与哲学的密切程度取决于精神生活在他的人生中的重要程度。不关注精神生活,对灵魂毫无问题的人,不需要哲学。哲学是对人类最高问题的透彻思考。

    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多么的美妙。读万卷书的最终归宿就是灵魂一路向西,有没有特定的信仰无所谓,主要是对朦胧不清的信仰的态度。记得一次在异地他乡吃一碗清真的牛肉面,那是晚餐,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物欲横流的闹市,那个小店环境蛮优雅清净,三个穆斯林的国外少女虔诚的在饭馆角落里跪了又拜,起了又跪,做着晚饭前的祷告。此种虔诚的信仰无非就是人生根本意义问题的一个现成答案,有两种人是不需要信仰的,一种是对此问题从不发问的人,忙忙碌碌的活着,为了紧凑的活着;另一种是为了活着而后心有余力的想想似乎不痛不痒的发问为什么活着。前者够不上信仰,后者算是信仰。虔诚是对待信仰的一种认真的态度,而不是信仰本身,一个本无真正的信仰却做出一副虔诚的姿态,必定是伪善的。有信仰者必定是少数,实实在在的利益常常借着信仰的名义欺世行道。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于古今中外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在物质上的贫富,社会地位的高低,是内在的精神素质把人分出了伟大和渺小,优秀和平庸。正如大方仗义的人不在钱的多少,吝啬抠门的人始终是那样。

    读书不在多少,贵在借鉴别人的灵魂经历丰富自己的阅历。正如一位诗人所说:“你所经历的,世间没有力量能从你那里夺走。”读书是一种经历,当你坐在车站看着行色匆匆的人流时,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本读不透的书。

    正在烂漫年华,天真理想,等着社会蹂躏我们的年纪,唯有读书对自我的道德人生观的建设夯实坚强的地基。大学三件事:读书,处世和感情。同等重要,无孰重孰轻之说。人之为人,马克思曰:能思维。即使淡然活于此世界,必有仨个法宝,知识来自读书,人际源于处世,幸福根生家庭。关于道德,关于人生,一路冷暖,才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读书,读老子,读亚里士多德,读亚当斯密,读马尔克斯,读海明威,读泰戈尔,读路遥,读苏格拉底,读黑格尔,读费尔巴哈,读康德,读尼采,读仓央嘉措,读沈从文

    做个有深度的人,或喜或悲,不在脸上,在心魂深处,幼稚地问天问地文人生。

    最后,敬用老子的话献给我的道德我的人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