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福利中国

碧海流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xxbqg.com,最快更新碧海流年文集最新章节!

       “行”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更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必需。而“行”之安全、“行”之快捷、“行”之廉价,无疑会在保障人们生命健康中减少令人痛惜的时光浪费,产生更多的创造成果和价值体现,更能降低社会总成本支出,加速推进整个社会快步前行。

    作为早已贯穿于绝大多数国人生活的中国铁路,在服务人们“行”的历程中,肩负的运输任务之重、责任之大、范围之广、意义之深远,其它运输方式无与伦比。长期以来,承担的历史任务、社会责任、公益服务更是远远胜过许多国有企业甚至类似行业。

    为什么可以如此推崇中国铁路?因为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可否认,国有企业对利益追求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释放,一些国有企业成本外溢,迫使政府埋单,且社会责任更是严重缺失。而长期以来,被认为历史遗留问题多,需要大动手术的“怪胎”中国铁路,却能鲜为人知的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社会效益第一,难以置信的将社会责任发挥到了极致。这不得不令人感到震撼和意外。

    从改革开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神州大地漫过一浪浪夺目的美好景象。然而,物价也有了大幅的攀升,可是今天的中国铁路运价却一直坚守着低价政策,十多年没有变化:货物平均运价每吨公里9。25分,客运基准票价每人公里5。861分。在这种低运价的背后是铁路部门长年累月用自身的巨大牺牲换回的社会各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在此期间,通过铁路发送的煤炭、石油、钢材、矿石、木材、农产品等等,价格不知道涨了多少倍;通过铁路遍走八方的旅客收入不知道增加了多少?而谁能知道,处在社会产业链中庞大运作的铁路,生产成本相应增加了不知有多少倍?有谁能给予廉价的供给!仅成品油上涨一项就使得电气化率目前才32。6%的中国铁路成本巨额增加。

    不仅如此,中国铁路在运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还顾全大局,不惜代价,将90%以上的运力向煤炭、石油、粮食、化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倾斜,主动为国家分忧,为人民解难,保证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难怪国家发改委一位领导曾动情地说:“铁路部门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如果没有铁路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奋勇拼搏和努力工作,煤炭、石油、粮食市场供应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平稳局面。”

    就是这样一个胸怀祖国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中国铁路,近5年在铁路建设贷款还本付息数量增加和支付社会职能移交补偿的情况下向国家上缴营业税、所得税等747亿元;承担学生运输、“三农”物资运输的运费减免等为国家贡献资金1957亿元;用占用运价空间的建设基金和折旧资金3850多亿元进行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这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的仅获“收据”的资金就高达6554亿元。

    倘若将这些钱平均发放给全中国的所有人(以14亿人口计算),每人平均可得约468。14元;这钱足以再建造2个三峡工程;这些钱可以足够办两届奥运会

    值得令国人庆幸的是,中国铁路抛弃了行业本位主义思想影响,没有把上述的资金用于巩固垄断地位,而是加倍反哺社会。据统计资料,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支出在中国社会总成本中占据的比例已由原来的50%左右下降到30%左右。我想,这其中公益报国、责任为民的中国铁路一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对于中国和亿万老百姓来说,这难道不是一种盛大的福利吗?

    “先人后己”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民族道德的典范。这种思想在铁路行业转化为果敢而富有成效的行动,对外尽情释放中,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冬天奔涌的涓涓暖流、而是和谐发展的万丈光芒!

    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2008年1月份相继对铁路工作给予极大好评,纷纷批示肯定有加中不难看出,中国铁路虽受体制之痛,但长期以来敢于挑战极限、勇创一流,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催人奋进,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非凡。

    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社会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党和国家将更多的打造象这样的一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的行业,以同心同德、携手共进,造福亿万人民,建设强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