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搭建木屋

肥鱼浪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xxbqg.com,最快更新强豪最新章节!

    清晨,山里的迷雾还未散去,几人草草吃过早饭,开始准备搭建木屋。

    胡强带着队伍在林子里选择地点,在河边指定不行,一旦涨水或赶上山洪,所有的心血都会被冲跑。

    最终几人选了地势较高的一块平坦地面,林木也比较稀疏。

    “山子和铁权砍树,先把周围的砍了,再把南边挡光的都清掉。”胡强开始分派任务,指着另外三人道:“你们三个帮着抬树,把树皮剥了。”

    工具不是很充分,只有一把锯和山子手里的斧子能砍树,其他人只能打下手。

    胡强安排妥当,自己背着麻袋去山阴收集苔藓,顺路看到合适的大树就刻上记号。

    大伙得到任务,开始各自忙活。

    山子挥舞着大斧像一台永动机,小树三两下就被砍倒,大树也是三五分钟的事儿,给王铁权造成很大的压力。他这边剧倒一棵,山子那头三棵都完事儿了,众人也都自叹不如。

    清理掉周围的障碍,挑好的留下,其余放在一旁晒柴火,几个人开始在周围找合适的木材。

    原始山林里别的没有,木头可多得是。

    主梁挑上好的云杉,眼前的树林大多都是樟子松,这可是现成的好材料。

    好东西多了,大伙的眼光自然挑剔起来,稍微弯曲一点,不要!枝杈过多,不要!离的太远,不要!只挑粗细匀称长短适合,还得符合省时省力的要求。

    一棵棵大树被砍倒,就地清理枝杈和多余的部分,再用绳子一棵棵拽回来。

    到了下午,木材基本齐备,十来根主梁也被剥得溜光,接下来就准备打地基。

    把六根主梁平摆到地上,挖浅沟中间的部分埋入一半固定,两边的顶端要露出地面再抄平。

    “俺来画线,你们照线扣凹槽。”王铁权开始指挥众人,他的木匠活是他爹亲传的,不管怎样他也算半个木匠。

    这都是技术活,不但接头的部分要扣榫槽,每根木材的下方都要抠出一道凹槽,里面装些苔藓,严丝合缝的压在下面的木头上,防风防雨又保暖。

    正常情况,六个人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两天半就能搭建完。可工具不够用,又摊上个半吊子木匠,动动改改的,总计用去了整整四天时间,而且还没有上房盖。

    夜晚,火上架着铝锅,锅里煮着野猪肉,几个人围坐着研究采参的事。

    “大把子,已经十来天,再不回去家里该担心了。”赵冬河盯着锅里的肉,抱怨道:“这些天,一棵参也没采到。”

    胡强也觉着说不过,点头道:“明天上午把房盖上了,下午进山找参。”

    “都是这蠢驴闹的!”陈猛指着王铁权气道:“牛皮都吹放炮了,还耽搁了这么些天。”

    “这咋又怪我?”王铁权大眼珠子一翻,屈道:“家什不够用,赶不出活还冤枉我,这还让不让人说理?”

    “行了,明天房子就能完工,铁权这阵子也没少埃累,也亏得有他。”胡强希望队伍和谐一点,接着说道:“以后咱们再来,上面有盖的下面有铺的,比啥都强。”

    “也是。”

    大伙一想到在这里渺无人烟的地方,能有个自己的房子,那得多滋润?

    “耗子,你总摆弄那破石头嘎哈?”王铁权想换个话题,看耗子拿块石头鼓捣半天,好奇的问了一句。

    “破石头?”耗子斜了他一眼道:“我咋瞅都像玉!”

    耗子手里的石头是在河里捡的,光滑圆润,颜色发青,入手很细腻,他感觉不一般。

    “对,是玉。”王铁权调侃道:“你可得收好了,回去打板供上,将来做传家宝。”

    大家对这石头研究了老半天,一个个说得头头是道,就是没有一个懂的。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个光溜点的石头,谁也不知道玉是何物?

    既然明天要上山,今晚上众人要拜拜山神。在背山搭个小窝棚,刻个山神牌位,供上猪头,胡强带领众人虔诚的拜了一次山神,求山神保佑大家平安,明天能有所收获。

    等一切忙完,才各自睡下。

    第二天,大伙把房盖上了,苔藓塞缝又把树皮铺上做防水。用稀泥拌些碎草抹到房盖上,这才算完工。

    下次再来时,房盖晒干了再往上铺浮土,上面在铺层活草皮,那时才算大功告成。

    整个房子东西宽八米,南北长七米,算是相当大的木屋,主要是因为他们找的木料都太好了。

    下午,队伍才正式开始排棍找参……

    “棒槌!”刚刚一个多小时,王铁权的大驴嗓门又喊了起来。

    上次这小子就喊炸一回,这次大伙都有点不大相信,但不管真假都得跟着高喊道:“棒槌!”

    “什么货?”胡强也觉着这毛驴子不靠谱。

    “灯台!”王铁权瞅瞅左右的三棵山参,很是自信。按照惯例,如果发现不止一棵,接山时就说最大的一棵。

    “快当!快当!”众人接完山都围了过来。

    这回毛驴子可没看错,不但是山参,而且还不止一株。

    大伙一看竟然有三棵参,都露出笑小模样,一个灯台子,两个三花子。

    胡强拍拍得意的王铁权肩膀,在‘灯台子’上栓上红线,又在四周画个画一米见方的框框,喊道:“固宝!”

    其余四人赶忙把棍子插到四个角上,一个个都蹲下开始对着山参说好话。

    这四个人‘夸娃子’可比上次耗子一个人夸热闹多了!陈猛还差一些,其余三人把肚子里的好话秃噜个遍。

    胡强听得直起鸡皮疙瘩,又带领大家拜谢山神赏赐。

    一切停当,把头开始挖参,其他人点燃蒿草熏蚊虫,以便让把头集中精力挖参。

    这次他们带着专业家什---鹿骨钎子。胡强先把参须周围的土清理差不多,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参须子,那动作像极了现在的考古挖掘。

    终于,一棵芦长体灵的山参跃然手上,比上次那棵小了很多,三钱左右的样子。

    胡强掂量了下手里的山参,还算满意的点头说道:“那两棵三花子留着,猛子照壁。”

    毕竟只是个‘灯台子’年份只有三十年左右,能有这么大算是不错了。

    十年左右的山参由三片小叶构成,俗称“三花子”

    十五年左右五片小叶构成,形如人手,俗称“马掌子”或“手掌”

    二十年年生的是两个杈,每杈五片叶,俗称“二甲子”

    三十年生的三个杈,俗称“灯台子”

    四十年至五十年生的,四个杈,俗称“四品叶”也称匹叶

    六十年以上,五个杈,俗称“五品叶”

    至于传说中的‘六品叶’,模样是六个掌状复叶,目前只存在于传说。

    陈猛在旁边的树上扣下树皮,刻上照壁以作标记。耗子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用草绳打成“参包子”。

    照壁做好,参包子放到耗子的框里,胡强这才带着队伍继续排棍,一切都按采参人专业的程序走。

    他们的好运似乎已经过去,一直到晚上再也没有收获。

    不管怎样,能收获一株山参也是很高兴的事,大伙唱着号子回到驻地。

    第二天一早,队伍收拾妥当,开始往回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