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曹操其人

迟来五千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xxbqg.com,最快更新三国之黄巾再起最新章节!

    曹操此人,如果你说不知道他,我觉得不太可能,虽不能说地球人都知道,但中国人应该很肯定的说,都知道。这里,我们还是简略的再介绍一下此人:

    一、曹操祖父曹腾,汉朝的大宦官,还是个封了侯的大宦官,权倾朝野。

    二、曹腾为人虽然阴险狡诈,但他很尊重有文化、有本事的人,只要不妨碍他的大事,基本上曹腾是不会害他的。曹腾在宫里呆了三十几年,经历过四代皇帝,经历过失势和得势,练就了老奸巨滑炉火纯青处世才能,保全了自己和家族。

    举个例子,益州刺史种嵩,搜索到曹腾接受贿赂的证据,马上向皇帝告发。不过经皇帝调查之后,断定曹腾无罪。这件事之后呢,曹腾非但没有记恨种嵩,还屡次在皇帝面前赞扬和推举种嵩。曹腾死后,种嵩后来官升至司徒,也是辅皇帝掌管教化的最高长官,地位很高,他常感慨说,自己能有今日,全托曹腾之福呀!

    这个事件足以说明,曹腾能容人,在局势莫测的时刻,把一个敌人变成一个朋友,也许就是给自己多几条活路。

    三、曹腾是太监,曹操的亲爹曹嵩肯定是被抱养的。只知道老家在谯县,原来姓夏侯。这个人没有必要深入探讨他,只知道他为曹操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曹操起兵的时候花的钱有一部分来自曹嵩的支援。第二,曹嵩在徐州被杀,曹操为父报仇有了正大光明攻打徐州的借口。

    四、曹操小时候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跟张邈、袁绍是狐朋狗党,他老子忙着挣钱,基本不管他。

    五、过了懵懵懂懂的少年期后,青年曹操想出来当官了。但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要做官是要有声望的。我们的曹操先生,可怜啊!

    第一,是个狗太监的孙子,出身不好。

    第二,长得丑,身材也不魁梧

    第三,游手好闲的小痞子,名声不好

    六、这不好那也不好的,竟然也有人赏识。真不知道他是不是花了钱,要不就是这些人眼光太贼了,竟然能从此公放荡不羁中发现他有治世之才。

    第一个是桥玄,这个人品质很好,谦虚、正直又清廉,因为平定羌人有功,做官也做到太尉,就是后来曹操老爹花了大价钱买的那个职位。有很多子弟在朝中做官。这一年曹操15岁,桥玄对他说,天下快要大乱了,没有杰出的才能是不能拯救这个国家的,我见过的人才多了去了,不过将来能够平定天下的人,大概就是你了!

    另外一个名士何颙,当时也对曹操做出同样高的评价。他看到曹操后,便对朋友感叹说,汉王室要快完蛋了,将来平定天下的人里,曹操很有戏。他是清流派中非常受尊敬的人物,官也做到司空,是辅佐皇帝的大官,三公之一。所以他的评价也很有影响力。

    据说还有一个名士看出曹操打天下挺靠谱的,叫李瓒,他老爹就是太学生的偶像“天下楷模李元礼”。李瓒临终前跟自己的儿子们说,将来要是天下大乱,你们要看准,跟着曹操混,绝对没错!

    这下牛逼大了,但还是不行。以上三人虽然有威望,可不是推荐人才的专业人士,也就是他们的评价只能扩大曹操的影响力,却不能作为入仕的凭据。

    曹操要出名,还要找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就评议界的泰斗许劭许子将。

    曹操提着礼物屁颠屁颠找许劭来了。送礼走后门巴结人家这是曹操他老爹的强项,曹操应该耳熏目染学得差不离。那个礼物呢不是一般的厚重,明摆着是砸钱来了,以为能从许劭嘴里砸出一两个块宝贝出来。许劭呢,冷眼看他,就是不开口。为什么呢,鄙薄曹操的为人和品行,据说在当时,都有人不愿意跟曹操交往。

    曹操见许劭不吃软的这一套,马上施展无赖流氓的一套,你给那么多人做鉴定,就不给我做,那是门第歧视,违反天理;不给我好果子吃,我也不让你过好日子!你不给我说两句好话,我今天就不走了,爱咋咋地!

    大概他施展无赖的手段比送礼贿赂更高一筹,许劭居然被逼得没辙,心想还是说两句让他滚蛋得了。但是自己又是一代泰斗专家,说两句也不能瞎说,否则没有职业道德不说,牌子恐怕还要砸烂,于是无奈地说出了两句著名的对曹操盖棺定论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专家就是专家,比桥玄他们的评价更专业,更有概括力,这个评价从此像一顶合适得不得了的帽子,牢牢戴在曹操的头上。

    可以看出,这几个人对曹操的评价有个共同点,都认为天下大乱后,更能发挥曹操的能力。说明他们都看出曹操有变通能力,思路不受传统常规的限制,能不按套路,以异常的手段来对付乱局。

    曹操在通常人不好看的情况,能够一次次请求这些士人给予自己评价,非常顽强,有一种打不跨拖不烂的精神。这个能力非常了不起,以后他打了很多败仗,差点被人打死的都有好几次,但从来没被人打垮过,意志非常顽强,所以笑到最后。

    七、有了以上经历,加之从小与袁绍、张邈等人在一起时的感受,曹操彻底的开始痛恨自己的出身了,一门心思要往“清流”中靠身。

    八、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做官了!第一个官职是当洛阳的北部尉,相当于洛阳北区的警察局长,负责治安工作。曹操呢,心气还挺高,自己的意愿是想当洛阳县令的。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只给他推举了这个职位,主管执行这事的选部尚书梁鹄也不给曹操面子。这件事曹操一直耿耿于怀,直到自己62岁被封为魏王时,很得意地把司马防叫过来开玩笑道,我现在还能当洛阳北区的警察局长吗?司马防很幽默地说,我推荐你的时候,你最适合当警察局长!曹操大笑。

    九、他一上任干劲十足,立即修缮县城四个大门,在门边各挂上十几根五色棒,谁要违反禁令,一律闷棍打死。蹇硕的叔父违反了夜行的禁令,当场闷棍打死。一时间洛阳城一派肃杀,人人都记住治安条例,不敢违抗,同时扼杀住洛阳混乱的治安!

    十、蹇硕肯定很生气,,但曹操的所作所为,都是按照率令办事的,拿曹操一点没辙。于是他们采取软的招数,宦官们集体推荐,说这个曹操很有政绩嘛,应该升官,把他调到顿丘(河南清丰县)当县令。此时曹操是23岁。

    十一、没过多久,曹操又有机会回洛阳做了议郎,这个官职就是给皇帝和朝廷提出政治意见,为国家决策补缺补漏,相当于智囊团成员。其实就是当个闲人给养起来。太监确实不能得罪,跑多远都惦记着你。

    十二、宋皇后被废,案子牵连到曹操(绝对不是私通)。宋氏家族里有一人叫宋奇,他的老婆呢,跟曹操是堂兄妹的关系。曹操因为连坐也丢官下台啦。

    曹操应该更恨宦官了,曹腾要活着的话也快叫他这孙子气死了。

    十三、曹操先生开始潜心读书,慢慢的竟然在学问一道上名声鹊起。他26岁这一年,朝廷让大家推荐一人当议郎,最后居然一致推选曹操,可见还真长了学问,很高兴地第二次当议郎了。

    十四、曹议郎干的第一件事要给窦武、陈蕃平反。这件事发生在十多年前,曹操14岁的时候,属于第二次“党锢之祸”,也就是杀害清议派党人的恐怖运动。可想而知,在宦官当政的年代,这个奏议肯定未被采纳,不过是为曹操又提高了许多人气而已。

    十五、黄巾起义爆发了。30岁的曹操,被正式授命军官,职位叫骑都尉。当时黄巾军主力有三处,一个是冀州的张角兄弟,二是颖川的波才,三是南阳的张曼成。波才率军打败了前来镇压的皇甫嵩,并把他包围在孤城长社(河南长葛东)。皇甫嵩派少量精兵突出重围,趁夜色里外纵火,黄巾军很快就一片混乱。

    这时曹操的救援部队来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加上朱雋的部队几面夹攻,大破黄巾军,据说斩首数万级。

    十六、曹操镇压黄巾军有功劳,升为济南相,相当于现在济南及其周边十余个县市的最高统治者。这些县令都依附于宦官权贵,在这里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因为后台太硬,以前的国相都不敢动他们。曹操一到呢,当步开除了百分之八十。剩下的都要求调到别的地方。也不知道真的假的,东汉的县令都是中央任免,郡守只有监督权。

    十七、这个地方迷信风气很浓,很早就盛行祭祀西汉皇族刘章的淫祀,据统计达到600多座。以祭祀供奉的名义,官僚和神棍们会向平民百姓敛财,而老百姓根本不能负担。曹操一上任,就把所有的祀屋端掉,杜绝祭祀!

    十八、185年,31岁的曹操接到朝廷命令,要升调他为东郡太守。但他感觉到这是宦官要陷害他的阴谋,对宦官报复的后怕、对家门的担忧、对时代的失望让他做出了一个选择:以健康不佳为理由,拒绝了这次调动,请长假回家养病。

    十九、他在家乡谯县郊外建了个茅屋,一个人自得其乐住在那里疗养,秋夏读书,冬春打猎,把小时侯飞鹰走狗的爱好重新捡起来。

    二十、在他隐居期间有一伙人想造反。这些人是冀州刺史王芬、党锢之祸主角陈蕃的儿子陈逸、名道教法师襄楷、谋士许攸、豪侠周旌等等。拥立合肥侯,诛杀宦官,为陈蕃等报仇。就让许攸来劝说曹操。曹操没有答应也没有告发,这次谋反最后失败了。

    二十一、公元188年,皇帝下圣旨,曹操任典军校尉,统领禁卫八军之一,这年曹操34岁。

    这个时候的曹操正好与作者同岁,经历和功绩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