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游记

春晓粉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xxbqg.com,最快更新舂晓粉雪文集最新章节!

    (一)

    火车进入江西的时候,是清晨。夜色刚刚褪去,才苏醒的天,淡淡的,妆上一抹蓝色,仿佛还挟着昨夜梦中的羞赧。

    云雾在山谷间飘渺着,浅浅淡淡的纯白色,象缕缕轻纱,系上远山的颈项。

    碧绿的山坡上,一只粉白的小猪,在清晨的雾气中闲适地啃草,青翠欲滴的背景上方是明净中略含羞涩的蓝天白云,以及远天的隐约中,浅浅勾勒出的一带远山。只在云雾中浮出淡蓝的峦,一阵风,倏忽便不见了。

    呈弧形起伏的山包,高低连绵,望出去,全是满眼的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被农人修葺过的梯田环山成趣,向外的一层不用石垒,保持着山皮的绿色。青草是立体的,秧苗是平面的,层层相迭而泾渭分明。偶尔一株树,苍郁挺立,打破了空间上视觉的单调。这是江南农人创造的绿的艺术。

    山包相间的凹地中,这边是雾气缭绕,转一个山头,那边就是朗朗清清。因着山的阻隔而变幻不定。青瓦的小屋散落在草坡抑或掩映在林间,显露出一派江南清秀雅致的格调。望上看,云层镀成了金色,绚丽无铸的朝霞中托起一轮红日。

    小溪,那是晶亮耀眼的银线,纵横的绣上碧野。一股股越过石块潺潺铮铮的流着。激越出清脆的水乡的音符。

    这是初到江西,我的印象。

    (二)

    庐山,又称匡庐,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该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频长江,南临鄱阳湖,海拔1474米。相传古时候有姓匡的一家兄弟,辟山为庐,后羽化成仙而去,唯余茅庐而已,因此,后人称之为匡庐,亦称庐山。因山中奇峰险峻、峡谷幽深;流泉飞瀑、奇妙壮观;有石松横空的仙人洞;雄伟奇特的五老峰;鳞爪飞扬的龙首崖;更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以及三叠泉、三宝树、太乙云海等圣景,是以辟为旅游胜地。

    山,到处是山。不,根本就是身处同一山中,山高林密,遮天蔽日。峰回路转,群秀相连。透过树隙才所见的一座座山峰,只是庐山的众峰罢了。路旁密植着松树,大概是雪松吧,不蔓不枝,挺拔颀秀,高耸入云。

    在三百九十六旋的入山公路上,望下看,千嶂青翠,绿屏迎风,白雾缭绕,袅袅生姿。望前观,山转林掩,不见前路,只在左前又一山峰之腰方隐隐显出一段公路,红叶托起,崎岖蜿蜒。正当阳光明媚,万木葱茏,群峰接踵,雄奇壮丽。不由得让人忆起毛主席中的一句诗:“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三)

    我们所居的牯岭街,系云中山城,方圆大约二里之内,自成华市,游人如织。街心花园别致玲珑,路旁梧桐伞盖如擎,琉璃屋瓦鳞次栉比,颇具古意。

    当窗外泼墨般的黑夜渐渐淡去,紫金色的霞光终于在暗蓝的天幕上勾勒出那几株苍松的轮廓,这是我于庐山醒来的第一个早晨。

    山中的空气,异常清新,细雾自林间蒸腾而起,逐渐氤氲起千顷碧竹,万亩松田,万壑千山,似着上轻褛纱衣,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秀丽神秘,气象万千。

    行过天桥,路经锦绣谷,但见苍松如墨,白雾如卷,千里长画,茫茫而已。峭壁峰壑,隐匿其中,如坠雾海,偶或风起云动,天掀衣袂,始露端倪。

    绕过幸运石,一路行去,到达仙人洞,路稍开阔。只见左首崖壁矗立,底部天然开一岩洞,岩洞上左有松,横空而居,根盘距石,上镌“纵览云飞”四个摩崖大字。相传仙人洞乃吕洞宾修炼之所,后得道仙去。石洞前庭宽阔,约七八米深,内有一池清泉,光线暗淡,幽不见底,唯闻水声叮咚。其洞乱石铸就,自然天成。虽说日头才起不久,却已行人如织,并都在此地逗留,烧香礼拜,虔诚无限。真是“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松盖厚碧,棵棵树干可以环抱,不蔓不枝,挺拔桀骜,时时有薄雾漫过树隙,洞前稍显晦暗。

    梵音池与仙人洞比邻而居,乃山雨聚成,常年池水清澈不涸,落雨潺铮,朗朗若梵音仙乐,在这庐山的秋晨,尤显清雅无限。

    路上偶尔有三三两两的山中的妇人和少女携一篮子黄的紫的野花,于千丈竹篁成荫的山路上编制着花环叫卖,并且先就自己敞着发,戴一环黄色的山菊,灵气与自然之中含有一股不拘的野气。便如希腊神话中赤脚走出山野的精灵。我暗暗慨叹:这山中的女儿,纯成天然。举手投足,自有一番灵性

    (四)

    且不说朱元璋放牛休憩过的大天地,且不说崖险松苍的龙首崖到了庐山,我最想看的,还是庐山的瀑布。

    游罢含鄱口,又从连绵起伏,状如主席仰卧的五老峰下来,半日已去。导游订的下一个目标是游三叠泉瀑布。我同行的朋友已是个个筋疲力尽,夹背汗流。沿一条河谷,蜿蜒而下,越过一带白桥,朋友们纷纷到河谷里的大石上休憩。洗脸涤足,闭目养神。沁凉的河水撩上面颊,顿觉神清目爽。看见自我们前方上坡,迎我们而来的游客,个个呈现力竭虚脱之状。导游介绍说:想看瀑布,须走六千级台阶,直上直下,疲累不堪。我们便想打退堂鼓,踌躇了一阵,终于彼此鼓励,相互打着气往前走。

    林荫夹道,石级忽起忽落,芳草映水,野花散香,河谷之内青石光滑如镜,一块块大若牛脊,到也雅趣盎然。万壑千山就在眼前:高峰峻立、森林滴翠,哪里绿叶成簇,哪里小溪蜿蜒,皆一目了然。大约走了半个时辰,猛抬头望,只见一耸奇壁背天而立,石裸山秃,无半根草木,雄奇险峻,鬼斧神工。与青山翠海之后,犹觉风格迥异。游人相指说:那下面,便是三叠泉了。加紧脚步,又行上数百级台阶,山腰一带红木庭阁,游人拥挤而歇。我们大吁一口气,总算走到头了。回想六千级台阶,原来也无甚怕人处,只是费时多些罢了。待爬到阁内,蓦回首,千幛青翠如排山倒海一般,直逼入眼。

    小憩一会,还余下几十级台阶,一鼓作气,只抢上顶端。只见两块大石左右挺立,巍然如大将,有三两台竹轿侯在那里。前山已然无路,更哪有什么瀑布?走上前往下一瞧:呀!!

    一道石级垂挂而下,不见尽头,这方是真的六千级台阶!

    台阶宽不足三尺,两面没有栅栏,顺坡直下,陡度在六七十度之间,斜坡上更是无一丁点的落足处,设若一人驻足,后面就要侧身而行,万一收不住脚,后果不堪设想。俯瞰游人岌岌可危挂在悬梯上的模样,直令人惊心动魄。

    我们下的小心翼翼,一颗心扑扑只跳,和前面行人保持两三级台阶的距离,仍是心慌的不行。时或有竹轿从底下抬上来,上面的人脸色猪肝样酱紫,我们面面相觑之余,赶紧侧身让道。下了一会,腿便闯的发软,再坚持一小段路,双腿更是直了一般,只好走走停停。幸或后面的人也和我们一样,倒不直催。如此相扶相持,一级级艰难的下着,坡边的风景也无暇再观,直觉悬梯漫长,漫长

    不知道捱了多长时间,直到一阵湿雾扑面而来,瀑布四散的水气侵袭了我们,这才终于到了山底。

    入眼便是那道天斧劈过一样的峭壁,凛凛然耸峙如巨神驻守。悬壁对面一道山泉自山巅倾泄曲折而下,朗朗然一路欢歌,青山相称白水,黑石碎击玉声,水雾飞扬,如歌如画!大概因为是秋天,水势并不大,这股水,便是一路随我们而来的山谷之水了,原先却并未意识到。

    瀑布因崖势突兀拦截而分为三段:一于空中下落时山势左转而左流,然后又落下,几十米后,又因山势右转,水流随之往右转落,如此相对,左右相转若三重玉帘。三叠泉便因水瀑曲折而得名。只见它活活泼泼无拘无束而下,如流云泻山,洒脱自如,倒比我们下来时轻松自在的多。

    立于瀑流之下,仰观飞雾泻银,我仿佛看到冬春苍峦万顶之积雪,春起而渐化,日出而氤氲。千万条流溪越过草丛与山石自崇山峻岭之间流经百壑千川,汇集成一道道河流,曲折回旋,直至路经绝谷,毅然而落。这是何等的气魄!看那水雾迷蒙如雨,因路经三激格外飞散,崖壁上生长的绿色植物,或者碧叶修长,或者紫茎玲珑,俱都伸枝展叶,被水雾清洗的晶莹青翠,愈发可爱。

    瀑落成潭,幽水碧澈,清波荡漾,倒映绝壁葱茏,谷外晴天白云,自是风流无限。

    山顶修簧如云,无边无际,遮天屏日,芊芊风流;山腰白雾点缀,丝丝缕缕,辗转回漾,隐约委婉;山下游人如织,仰观群峰,指指点点,赞叹不已

    好一座庐山,以其不群于众山的绮丽秀婉倾倒了倾慕她的万千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