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看不厌的四大名著之《西游记》一

东山远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xxbqg.com,最快更新东山远望文集最新章节!

      说一句实话,对于四大名著,我实际上是个外行,尽管不能允许此种情况持续太久。

    与西游记结缘,是从电视剧开始的没有错,但是我真正了解它,还是因为原著中的优美的诗词,其中的道学理想,其中超级幻想,其中爱恨交错。一句实话,人们可以从中悟出许多哲理,也可以看出人生与宗教至理。虽然李安纲将它以修炼的层次解说,确实揭示了许多道理,但是很复杂,传统文化功底浅的无法完全理解。不过我们从美猴王那高超的武艺,独立的精神,至美的人格,的确可以吸取许多的东西,还有可爱而又深蕴意义的猪八戒,总有一种亲切感,在亲切感的后面,不乏具有让人启发的意义,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吃喝等人生形态上。唐僧虽然被受西游记中的女子们喜爱,然而他的拒绝女色和种种胆小怕事与迂腐性格,掩盖了他的至诚形象,特别是在当代,因为神圣失去光辉,唐僧的形象也就不断地被重新演绎,从大话西游到日本版的女唐僧,其中对唐僧形象的颠覆已经分外明显了。不过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也没有什么希奇的。但是作为一个有知觉的人还是应该从真实的还原的历史形态当中获取有益的文化意义。其实恶搞在某些情况下并没有什么,那就是,我们有一个主流的精神,有一种历史的传承与使命,即便恶搞又能够怎么样!它们不过增加了生活的气氛而已,不妨碍我们的精神成长与信仰。

    孙悟空,从天生石猴开始就不同凡响,他找到了水帘洞,为众猴找到了一个安身避雨之所,在群猴会宴的时候,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引发了他的求长生妙道的愿心,其实不过是在追求一种生命的真谛、自由与永恒,其实他的学艺,只是为了洞悟本心,他的求师学艺的地方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隐喻便是“心”那么我们看他到底学的是什么?是“长生之妙道”师父先来一个独白:“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金丹”这一术语出自道家,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仅仅是道家的功夫,最后传的秘诀“祖师云: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不说他修炼的方法“功完随作佛和仙”可见他是融会了佛道的,而祖师须菩提也是佛家宗师。但是“祖师又说:‘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万望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其实这段话蕴涵了极强的生命意识,不过因为他的颖悟也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与超乎想象的筋斗云。到此他已经完成了学艺。

    讲他学习的内容就在于,在他学艺之后,就不是真正的妖了,并且第二回的题目为“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这一点至少说明了他与一般的所谓的妖是绝对有区别的。为什么后来各界神圣要说他是妖猴呢?从他学艺的内容,即佛与道,其实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修炼,是一种心识上的无限提升,超越善恶,无视规则,这近似一种本原的状态,并没有融入象征着儒家与社会伦理的天庭的内容与规则。并且他还要打破现存的秩序,他还放言到:“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可见,他的“妖猴”的称呼是从正统的秩序与伦理意义上说的。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多次以诗歌暗示孙悟空的来头:“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

    凭着这超乎寻常的本领与没有善恶与规则的本心,玉帝的种种手段并没有奏效,并且产生了融会世俗社会印记的反抗统治秩序的呼声:“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其实这象征着心识的无法控制,这有一种冲动和成长的印记,他为什么要反抗呢?第一次是因为龙王与冥王的告状,使玉帝以招安来降伏他并借机扩大自己的力量。第二次则因为识破了“弼马温”的把戏。第三次则也是识破了玉帝的“齐天大圣”的虚假封号,从而产生了“乱蟠桃大圣偷丹”大祸,并且引来了各路天神与佛界的镇压,从这时起,大闹天宫进入了高潮。其实这场大战是力量异常悬殊的,孙悟空一人力抗佛仙整个统治力量,这直接表现了他的反抗精神的伟大,并且也隐喻了人心的无法控制,其实也就是人欲对天理的反抗。他为什么会与天庭有那么大的矛盾呢?开始他为了追求长生或生命自由,去学艺,又为了保护自身,寻找武器,从而得罪了龙王,又因为除了生死簿上猴类之名,这些都直接危害天的秩序,其实用宋明所流行的理学来看,孙悟空是人欲的象征,当然这个人欲主要体现在追求自由与长生上的,一种对生命的体悟与热爱上的,而天庭等则代表了天理,天理是一种永恒的秩序,那么天理到底是否应该遵循呢?如果有一个永恒的不变的超越时空的天理,那么一切人们所说的遵循的天理都不是真正的天理,而不过是一个时空上的,具体的历史形态上的。而真正的永恒的天理则不会妨碍生命形态的,生命也在天理当中,也蕴涵了天理,甚至说就是生命的本原。那么孙悟空为什么会反抗?因为他要反抗所谓的具体的不合天理的天理,而为什么又会失败,又会皈依佛祖呢?其实他的第一个祖师须菩提也是如来的弟子之一,其实他反抗了具体的“天理”——一种象征了人间不合理的秩序,而最终皈依了真正的一种本原意义上的天理。

    从这个角度看,孙悟空的反抗历程也是一种成长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