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总是武关情】

虎贲中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xxbqg.com,最快更新骁骑最新章节!

    金秋九月,大雁南去,朔风回归。

    放眼山川,层林尽染,遍地金黄。

    一阵朔风乍起,丛林披龙袍,大地裹皇装;美不胜收。

    秦岭南麓,枫叶正红,漫山红绸,锦绣河山。

    此地是春、夏、秋、冬四季最为分明的所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四季分明的所在养育了一方淳朴方正的百姓,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敢闯敢拼,忠肝义胆。

    丹江河畔,北边栈道上。

    骅骝马扬蹄飞奔,载着一身锦袍的李利直奔武关驰去。紧随其后的是,吕布、李挚、周瑜和诸葛亮四人策马挥鞭,以及跟在他们身后的三千金猊卫铁骑。

    而跟随李利一同出游的妻妾儿女并未跟随前来,而是留在山上的太清道观,游赏观景,体验山水田园的悠闲生活。

    大队人马沿着山下的栈道疾奔前行,他们跃马挥鞭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丹江河中,潺湲流动的河水陪伴着他们顺流直下,直到武关山口。河水在这里转弯,绕过武关北麓的陡峭山崖,蜿蜒流淌,一路向东而去。

    武关守将杨秋早在三天前并得到消息,得知主公李利近日将莅临武关巡视,当即率军重修道路,清扫城楼,而后天天守在西门城楼上,等待李利的到来。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终于让他等到了。

    远远望见山道上的中军大纛,杨秋当即下楼。率领帐下将领列队相迎。

    这倒不是他善于迎合奉承,而是武关眼下已是西凉腹地,自从司隶大战之后便一直太平无事。再加上。商县境内民风淳朴,秩序井然,治安良好。而武关东门外便是南阳郡,时下波才正率领重兵屯军于南阳,时刻提防荆州刘表率师北上。正因如此,近年来杨秋这个武关守将甚是悠闲,完全不用担心强敌来犯。与赋闲无异。

    不多时,李利一行人来到城下,杨秋疾步上前躬身施礼。

    稍事寒暄过后。杨秋便将李利一行迎进城关,并吩咐帐下部将招待随行军士。

    武关城楼上。两张案几并在一起,案几上一如既往地摆放着一壶清茶和整套茶具,李利、吕布、周瑜和诸葛亮四人围桌而坐。

    置身于雄关之上。高坐于群山之间。眺望连绵起伏的山峰和天边的朵朵白云,俯瞰清澈的潺潺溪流和行色匆忙的行人。一壶清香的热茶,四个杯盏,品赏人间滋味,纵谈世事沧桑。

    叙谈之间,李利面带笑容的随口问道:“奉先可还记得昔日之事?”坐在武关城上说昔日之事,自然是指昔日长安之乱中吕布率部南下被李利堵在武关城下的那一幕。

    吕布闻言后,神色如旧。脸上并无不悦之色,眼神中一片坦然。显然是对自身的处境和地位有着无比深刻的认识,神情之中再无半点桀骜不驯,显得十分平静。

    “记忆犹新。”轻轻放下茶盅,吕布没有丝毫回避,直言不讳地道:“不瞒主公,长安之乱过后,末将对之前所发生的一切片刻不曾或忘,曾经认真梳理过无数遍,方才渐渐想清楚整个事情的始末。而武关城下的一幕对末将而言,尤其记忆深刻,曾一度将其视为生平最大之耻辱,并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报仇雪耻。”

    说到这里,吕布话音稍顿,目光停留在李利脸上,注视着他的神色,却见李利神色自若,脸上依旧洋溢着阳光自信的微笑,俨然毫不介意。

    看到李利神色无异之后,吕布心中稍安,眼底闪过一丝异彩,随之接着说道:“正是抱着报仇雪耻的初衷,末将放弃了一举歼灭曹操的最好时机,转而率军入盟,加入袁绍组织的中原诸侯联盟,联合中原各镇诸侯一同讨伐主公。司隶大战中,末将帐下兵马伤亡极大,七万步骑折损大半,最终仅有两万余兵马逃出生天。正因如此,在此后争夺兖州的战斗中,末将不敌曹操,败走徐州。也正是因为兖州之败,让末将彻底放弃了报仇之心,第一次认识到乱世争斗并非私人恩怨,亦不是逞匹夫之勇便可为所欲为的,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自身势力和实力。”

    说话间,吕布的话音再次停顿下来,顾自端起茶盅轻呷一口茶,眺望着东门外的连绵群山,在那群山之后的东南方便是徐州上空。

    远眺东南天空,吕布语气迟缓的轻声道:“实际上,主公南征剿灭袁术之后,末将便知主公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徐州。而末将率部跟随主公平定淮南时也曾想过,徐州虽是富庶州郡,却终究是偏居一隅,以一州之力与主公帐下大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断无取胜之理。为此,玲绮曾劝我率部归附主公麾下,以免再起兵戈,生灵涂炭;而我也知道,与其负隅顽抗,不如主动请降。但是”

    说到这儿,吕布话音一顿,脸色颇为复杂,似是思绪繁多,百感交集。

    这一刻,李利和周瑜、诸葛亮三人顾自饮茶,悄然之中彼此相顾一眼,不动声色地端坐城楼观山景,任由朔风拂面,鸟鸣声萦绕耳畔,始终不插一言。

    尽管李利事先并未明言,但周瑜和诸葛亮二人何等聪明,想都不用想,便知李利将吕布请到武关品茶的真正意图。事实上,在他们二人看来,吕布此生能够遇到李利,既是他的不幸亦是万幸;否则,今时今日还有哪路诸侯敢于收留他,谁能容得下他?

    姑且不说其他诸侯,就连西凉军内部对此都颇有微词,议论纷纷。绝大多数文臣武将都主张斩杀吕布,以绝后患,认为像吕布这样品行卑劣之徒,纵有勇冠天下的勇武亦不可留,更不能再度启用。这其中就包括此刻坐在吕布身边的周瑜和诸葛亮,尤其是诸葛亮。在是否留下吕布的问题上,诸葛亮的态度极其明确,断不可留,更不可用,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杀无赦!

    相比诸葛亮如旭日东升一般的光明前景,周瑜眼下的处境亦不乐观。他在邺城惨败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帐下九万步骑伤亡巨大,漳河决堤之后最终只有一万余名战骑得以幸免,余下将近八万将士尽没于一役。正是由于邺城之战的重大过失,才使得他被罢免了安南将军之职,并于不久前的军队调整中失去了坐镇一方的资格。好在他还很年轻,加之天下未晋,他还有很多机会,早晚有一天可以重新执掌大军,坐镇一方。

    因此,在是否留用吕布的问题上,周瑜并不反对大多数人的意见,但他真正在意的,并且坚定支持的还是主公李利的决定。

    是以吕布之所以还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还能活到现在,全是因为李利乾坤独断之功,说是一意孤行亦不为过。然而,正是由于绝大多数文臣武将的一致反对,无形中促使李利在处理吕布的事情上必须慎之又慎,在是否留用吕布,怎么用、如何安置等问题上都要考虑周详,决计不容有失。

    否则,一旦吕布降而复叛,不仅会造成西凉军的军力损失,还会直接影响李利的威信和统治力。届时,他的乾坤独断便将沦为刚愎自用,非但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是不听劝谏,平庸昏聩。如此以来,虽不至于动摇他的统治地位,却仍将影响他在治下文武和数十万将士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成为英明一世糊涂一时的无法抹去的污点。

    对于李利而言,战场失利不会成为他的污点。毕竟,自古征战之中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最终能够取胜,那么之前的失败便不值一提,不仅无损于他的威望,反倒衬托出他的伟大。但是,上位者驭人。如果他在选人用人方面出现重大失误,其影响无疑是极其恶劣的,势必影响一大批追随者的忠心,甚至还有人挖空心思效仿前者,从而动摇整个统治根基。所谓的**便由此而来。

    短暂的沉默过后,吕布的声音再次响起:“对于独霸一方的诸侯来说,谁也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一切,权利、地位、富贵和为所欲为的酒色享受,这些都让诸侯们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我吕布自然也不例外。是以我最终没有听从玲绮的劝告,更不会听从陈宫的建议,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势,不会主动请降。但现在,一切都已过去,烟消云散。对于我这样已经死过一次的人来说,功名利禄已无足轻重,一无所恋,唯一让我放心不下的便是妻儿家眷,他们将成为我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此话一出,周瑜和诸葛亮顿时为之动容,轻轻点头,遂将目光转移至李利身上。

    但见李利脸上浮现出和煦的笑容,朗声道:“奉先有所不知。当日,就在这武关城下,我便有意逼降于你,奈何手中兵马有限,整个武关之上仅有不到一万人马,其中六千兵马安排在两侧山顶上虚张声势。而奉先当时则有八千战骑和数千步军,兵马犹在我之上,倘若强行冲关,胜负犹未可知。是以我只得危言恫吓,借此震慑奉先大军,化被动为主攻,以致逼迫奉先交出张辽、高顺呵呵呵!如今你我之间尽释前嫌,终于可以并肩作战,此乃人生一大幸事。此番我等定要痛饮三百杯,一醉方休!”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