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八荒俯视天下西部地理人文之神

北漠尘清——巴图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xxbqg.com,最快更新北漠尘清——巴图文集最新章节!

    中国西部是地球的第三台地,之所以称其为万山之祖,江河之源,自有它至高无上的地理山川大势和恢宏博大的人文历史优势。

    雄踞中国西部的帕米尔高原,高高在上矗立在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帕米尔巨大无比的山结向四面八方辐射出纵横数万里的一列列山脉,犹如一条条拱起的脊梁,撑起了这块自然地理意义上最为雄奇的陆地,构成了西出欧洲大陆和东出亚洲大陆的山河结构。

    伸入东面的中国境内,除了东北地区和浙闽一带之外,几乎所有地区的山脉,无不是帕米尔山结的延展。黄河、长江,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塔里木河无不是从中国西部大山的褶皱中发源出来,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山脊和川谷构成了笼盖欧亚大陆的伞形地理结构。

    黄河,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从西向东,蜿蜒数千公里,奔流大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东方文化的孵化器。

    塔里木河,则是流淌在塔里木盆地大漠中的生命之河,是中国西部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远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东方的地理历史学家认为,黄河、塔里木河是同一条河。据史记、汉书记叙,黄河发源于新疆的昆仑山,流出昆仑后形成塔里木河,并注入罗布泊。之后,河水潜于地下,又从积石山涌出地面,才形成流贯中原的黄河。这就是“河出昆龙”之说的由来。后人通过实地的踏勘虽然证明这种观点未必正确,但却蕴含着中华各族古老文明一脉相继、兆于一源的人文深意。

    亘古永存、万川源一的山脉与河流,在时间和空间上构筑了西部和中原大地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人文地理格局。通过这些山川走向,进而将东方中国和世界连接在一起,正因这种纵横东西的人文地理架构,造就了东方民族的人文思想的鸟瞰八荒,驰骋天下的精神底蕴。

    拔地而起的中国西部,以帕米尔高原为最高结点,奠定了整个中国以至东北亚整个地区的自然形势和地理架构,西高东低的扇面形倾斜,无形中走就了江河东流,浩浩荡荡奔向太平洋的走向。这种东低西高的山川大势和南低北高的地形结构,自然形成了亚洲大陆相迭过渡的气候态势,这不能说与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形成的南北东西差异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也是从古到今中国经济、人文发展中由东南向西北渐次递进的变迁密切相关。

    实际上,也正是这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相相互关联,勾划出了由内蒙中部向西南地区斜贯陕西、四川直达至西藏的“西部弧线”勾划出了中国西部独特的山川、地理区划。这条大弧既是自然地理的、也是历史文化的,更是现实现在的西部大弧线。

    这个大弧线以西的广袤地区,就是中国西部,它既模糊,又清晰。首先体现在人文精神的层面上,正如毛泽东在其诗词中描写的“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其次,体现在西部人对西部历史的认知层面上,黄河、长江、昆仑、珠峰、青海湖、黄土地,成为西部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千百年来激荡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西部如同一个魔幻的少女,西部如同一位沧桑的老者,永远永远激荡着一个民族厚重博大的胸怀,激发着中国人厚德载物、薪火传承的历史感,人生感、崇高感。

    生活在西部大地上的西部人,祖祖辈辈将他们的脚印镌刻在西部大地上,西部人的大气汪洋,激情似火,爱憎分明,无不熔铸在西部山川的肖形印象中,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铸造了西部人文精神的标高,这就是鸟瞰八荒、俯视天下,至高无上的西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