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书

白衣胜雪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xxbqg.com,最快更新白衣胜雪月文集最新章节!

      一

    昨儿个一夜雨扰,似有林间飞泉流淌于枕下,一株空谷幽兰临照,轻落闲香一片,无人尝——我似见非见。今日早起,群峦云雨未收,如烟如幕,在青翠间游走,恰若哪位身段曼妙的名伶正挥动千尺的水袖,漫卷之下,动中极静,静中极动。这样的日子适合读书,待闲时,待寻一高处,手中握卷,抬眼俯首,可读天地山水,亦可读案头笔墨。只是,待我闲时的午后,烟雨已悄收,初阳的金色翅子轻轻巧巧地停歇于摊在膝间的那本兰亭序上,流连着千年前的墨字,离去得依依不舍,她的温柔是否叩问出那千古的玄机?仓颉造字,有鬼夜哭,因为这字,泄露了天机?那么我呢?我的字又蕴藏了不为已知的什么定数?我轻拾食指,在春晖里划出一个“永”字,思量良久,怎么才看得透?

    观人也如观书——突然忆起说这句话时,阳光也正好,我大概正对着窗外的翡翠枝,一串明黄色的瓜花盘结而上,胭脂点腮的三瓣花又在翠枝间若流泉倾淌,好个粉颊明媚,佳人斜倚,倚的是身后松伞如荫的参天樟木,远山绵延里它支手撑住了一方天蓝——隐隐地,耳边却晃荡着铁厢震动的声响我在家中,冬天童话一般的天空下,伴你回家。

    你问:那我是一本什么书?猜你已读懂我这本书。

    我的思绪飘远,忆不起初识你时的模样,仿佛知道时你已经在那里很久了。只是初识时的我们像是两条不同方向的铁轨,在遥远处相交离别,各奔前程,却一不小心又在不知名的下一站路口相遇,那时,我相信我看见了你的封页,那变幻着流云奔水的蓝白二色,我命由我不由天——总是行色匆匆的你难掩那眉宇间的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相逢时,我在呼啸而过的鸣笛里回眸,你如一本不属于我的水墨山水册页,欣赏时浮光掠影地流转过我的视线,不论它多么地精妙绝伦,或是不堪推敲,知晓我终还是要把它掩上,然后转身远离。

    那一次,我说我行走天下的梦,那时我正被丝雨的线缚住了羽翼,望着天空想飞——我的世界是一个文字构结的巢,文字如魔,我望不见真实的风云,却祈望海树上化鸟,飞到那座遥远的海市蜃楼,成全着幻的绝美,我清醒地痴信着一切皆有可能。你说想有一天放开那一切眼前的纷扰,同我一起行走,一同走进那个漠北江南的梦里。我笑了,我在虚幻处为你放飞了一个美丽的肥皂泡泡,一个连做梦的人自己都无法实现的梦,你却要与我一同入——好,明朝散发,你我各发扁舟时,我就连同这个梦也一起相信了吧,把它放飞成另一个美丽的肥皂泡泡。

    我想这或者就已是上天给予你我的缘分了吧。

    所以,读懂这两个字吓到了我,我并不轻易去读懂一本书,读一本书,是一种缘分,读懂一本书,是另一种缘分,这么些年真正读懂的书也不过那么几本罢了,我在这些书的扉页上,早已小心翼翼地落属了我的红泥方印。那么,我又怎能轻易地去读懂一个人,读懂一个人要有怎样的一份机缘,又要有怎样等待伤害的一种勇气,如当我读懂了一本书,放不下了一本书,要把它束之我的高阁时,它却并不属于我,那时我又当如何自处?

    如你所说,我一直是个痴儿。

    我曾站在城楼上倚危栏,看江际过千帆,坚信能等到自己的一叶舟靠岸,玉阶上黄花堆积,华年又去,当千帆过尽皆不是,唯一不能改的是信了的初衷。日复一日里,我坚持在那高楼独倚,等待梦里浮过千万遍的那熟悉的一点帆影,自海的平面奇迹般地出现。

    我是在寻另一个痴儿,另一个同样相信天荒地老,相信这红尘中最脆弱的丝线能挽得住一片碧蓝天空的痴儿。只是因为清醒,所以,我们皆知晓这是多么近乎荒谬的坚持,所以,坚持在清醒中一天天地幻灭,重生,重生,幻灭。有什么尺寸能让我们把情感精确地掂量?清醒与痴信,这两种水火不容的情意,冰与火的交织,冰能僵了火,或是火焚了冰?红尘中我寻着了你,一样矛盾纠缠着的另一个痴儿——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行走的书。

    当凭着直觉我脱口而出时,却回得你小心谨慎,仿佛这短短的一行字,硬是在唇齿间转了一圈,还是选择了出口。

    你说:我与孤独为伍已许久

    窗外还是那明媚的冬阳,只是一瞬间我的眼前飞掠过那片翻覆洄游的流云奔水,峦间峡壑,青色的铁皮列车正穿行而过,那一刻,我的心突然地纠结,仿佛被自己的话击中了似地,欲退已不能。我不知道两条相交而过的铁轨为什么有一天会并列而行?我又是在什么时候已把这本书轻轻翻展?

    二

    文字如魔。

    这个冬春,我已忘却我是如何用文字把自己的感情一一掏空?知晓时,那颗从荒庭幽园角落游走的草籽,已在这方湿的土壤里悄然发芽,狂野地伸展着枝蔓,我无法止息它的成长,它啜饮着我心底的血和泪,如那只昼夜啼唱的夜莺,我如痴如醉地染红一朵蔷薇的苍白,直至精疲力竭。

    这莫非才是我的真性情?久远前的一次谈笑中,我原已说了那四个字:“心如止水。”

    那时有枝叶离披的秋树立于我的身后,站在高岗上远望的我,无论抬头还是回首,都有风温柔地吹过,风中有无法抓住的花香,穿透衣袖,穿透发丝,迷踪无觅。我对自己轻言:苦难来临时毫不畏惧,欢愉时感恩,心如止水是一种沧桑后的微笑。我以为此心已归为寂灭,早已燃成了灰烬,吹散在风尖,剩着的只是空空——夏夜的林子里,流荧飞转,是什么样的转机,竟能把那消散的灰烬也点燃?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机缘?

    谁能把它对我细说分明?

    生前我必是一粒繁叶间的菩提子,在佛前缔结着一颗冷冷的泪。

    佛祖抬头间见到了我,我问出了心中的疑题:何时我方能立成一树千叶菩提?

    佛并不答,只是慈悲地拈花,一拂袖,我已在今世的红尘。

    所以今生,我才会总在一次次历着难逃的劫数——生死与情爱。

    如若说你就是我心中的那颗叫作“痴”的冷泪,如若说你就是菩提树下恰巧行过的那个路人,那么我正落入了你风尘仆仆的冠巾,素舸上,陪你涉过了几条江路,黄昏的沙渚上,你稍作理整时,我滚落在青草行里,月下渔火里的那一宿,只记得你垂落的蓝衫。清晨,我目送你再次远行。

    所以今生,我们才能结一次尘缘,才会有这样的一次相逢。所以今生,我听见你说出“痴”这一字时,才会恍然有悟。

    我终于深谙了佛的慈悲,明了了为何这般地贪看他的拈花指势。那轻拈的莲花一弹指里,我在何处的汀洲上,已立成了一树千叶菩提?

    只是原先我的口中复言“慈悲”二字,就有什么坠在心口,却迟迟不落,像一片落叶不敢轻易去探寻一面镜湖的平静,像怕惊扰了一个圆融的世界,些许的涟漪,也会改变些什么,我深信不疑。此时,我却放纵地让那滴透明的泪滴滴落,放下的重量,原来只是片刻间,片刻间,心中那片水域已重恢了自古的寂与静。

    此去,再不会有任何变数。

    缘此,我才敢把你的书页轻翻吧,世间事都当任运诸缘,来则来,去则去,一切都是平常。

    三

    苏轼言书,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翻开你的书页时,我观那一路的行草。

    你我皆是那棵行走的游草,山水在前路,此生你我皆得行走。绿杨拂柳紫云衣,且行路,且歌吟,可不快哉?只是出走的那夜起,我们就永远也走不回过去的温床,绝壁挂危枝,瀑流湍急,黑夜的空山空林里,我们要如何游走笔墨,走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山水天地?衣袂翩飞,身影倏忽,行走间,知道了在风雨里,也要学着伏地。伏地,是一种屈服的姿势,却是一种策略的屈服。风雨中伏地,待晴后,方能把脊梁挺直,继续地行与走。

    渐行渐远,我们于游丝枯笔间,书写着各自的风景,各自的天地,然后交予各彼此去读。我知道唯有用人生书写的这些文字,才值得我们在这个文字泛滥的时代里,一读再读。

    天地间也唯有这行走的书,方能在终有一天里,肆意于苍天泼墨。而我只是想,在这长长的一卷里,有缘读至云烟笔墨的最后收笔,然后静坐成一方钤印——那悠然宛转的小篆,在卷末,正腾升起几缕幽然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