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学里的差生和差师

丁冬清香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xxbqg.com,最快更新丁冬清香文集最新章节!

    学生们正在做作业,陈一坐在讲台上,也无心做事,只在那里发了一会儿呆。

    左青趴在桌子上睡大觉,可是这天有些阴冷,睡着也不见得舒服,于是就胡乱翻书。左青已经很久没有完成好作业了。不是说一点都没有做,只不过,从来没有做完,完全是他想做多少就做多少。陈一觉得,这是自己的失职。可是,很多题目,特别是数学,左青的确是不会做。虽然在找到左青的那天晚上,陈一答应了左青,说不会对他的成绩作强制的要求,可是,他这样的散漫,不光影响了他自己提高成绩,也会带坏班上的学习风气,特别是那几个令人头疼的调皮鬼。所以,陈一不能不管。

    于是陈一走了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左青,你的作业做好了吗?”

    左青说:“老师,做不起,怎么办?”

    陈一说:“哪里不清楚,我给你讲。”

    左涛说:“可是,老师,你讲的我听不懂。”

    陈一不知道左青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遇到这样的学生最头疼,学生自己不计较自己的成绩,家长也不管学生成绩如何,只说让他混毕业就行了。但是老师不能不管,这是老师的职责,也是领导的要求。学校还要接受教育局的考核,考试成绩代表教学质量,领导不能不重视的。甚至在考试的时候纵容和鼓励的学生的作弊行为,都是为了上级的考核。每到教育局抽考的时候,领导就要求教师安排好座位,都是优生搭配差生,目的没有明说,但谁都心知肚明,包括学生。只是,学生不会回家对自己的家长说自己的成绩是抄别人得来的。在平时的考试中,一些教师还有意无意地锻炼差生的抄袭能力,在考试前,还给优生讲道理,叫他们不要遮着自己的试卷,检查的时候,把试卷抬高一点,方便成绩差的学生也“检查”一下。

    陈一想,自己可以不计较这些,可以肩住黑暗的闸门,让孩子们都考出真实的水平,但恐怕,有时候,连领导也不同意。如果死不开窍,只有挨骂的份了。领导不会说你没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领导只会说你没有努力。说得多了,口气严厉,就会形成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领导,也来自身边的同事。教师的绩效最难量化,因为学生的素质是很重要的,而在考评的时候,谁也不会考虑学生本身智商的因素。像左青这样的学生,陈一真的不希望他在自己的班里。但是左青是本地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就应该在这里。陈一只是希望他不要捣乱,不要带坏了风气就行了。学生不学,老师再努力也没有办法啊。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家长,家长都不重视,那就叫“皇帝不急太监急”干着急。

    陈一说:“不会做,题目也应该抄来。至少,态度要端正。”

    左青听了,就拿笔在纸上划起来。陈一看见他那鬼画桃符样子心里就来气,但他忍了。他不能再承受左青玩一个“失踪”的。

    隔壁的魏琼老师正在发火。张峰同学挨了耳光。想起张峰,魏老师就来气。本来出生后药物中毒了,智力低下,父母却要带到自己打工的地方去,可是,一年后又要送回来。打工学校的教学质量太差,张峰太笨,从来都考不及格。本来魏老师班上只有14个人,来了一个考试只有几分的人,她班上的平均分一下子就下来了。半期考试,她班上的成绩已经排到了年级倒数第一,之前,她可是排在第一的啊。这不能不让魏老师气愤。要是张峰在,她就没有再出头的一天。她想把张峰赶走。但是,张峰是学校领导收的生。学校有个土规定,只要是插班的,不管你是不是本地户口,都必须交钱。明着交,怕被上级查处,所以就私开了一个账户,叫家长存了钱,用存款单据换条子,拿着条子到班主任那里去报到。魏琼想,领导一天到晚埋怨学生的成绩提不上去,遇到这样的笨学生,能不能不收呢?为了那几个见不得阳关的捐资助学费,值得吗?对领导来说,当然值得,小金库充实了,可就苦了老师了。这种转进转出的学生最令老师烦。

    魏老师每回批评张峰,都劝他降级,遇到他的爷爷,也是这样说。张峰的父母外出,因为他智力差,所以他的父母又给他生了一个弟弟,无暇照顾他了,全由他的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没有文化,只能管吃穿。这天,张峰爷爷看到张峰脸上的血印子,同意了张峰从二年级降到一年级。张峰爷爷私下给人说:“真是看不下了,哪有这样狠心的老师,亏她下得了手。想去告她的,唉,算了,息事宁人,幸好没有打出毛病。”

    一年级的温宝华老师到这个学校已经五年了,他已经被打击惯了。当魏琼老师说要把张峰降到他的班上,他无所谓,同意了。本来,学生降级是要严格控制的,但是,学生自己要降,领导拿他没有办法,总不能不让学生读书吧。当魏琼把张峰降级的事情告诉分管学籍的林主任,林主任也只好什么也不说。但其他的老师心里又把温宝华贬低了一层,要说他不是个傻子,难!

    回顾自己这五年来的辛酸,温宝华只得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五年前,初来乍到,接收一个五年级班。这个班是全校出了名的烂班,成绩差,纪律差。丢了这个班开跑的老师偷偷地笑了,温老师教瘟班,名副其实,名至实归,就看你的本事了。要是烂泥糊上墙,你就是学校的红人;要是你工作开展不了,你就等着被其他的老师踩在脚下吧。

    在一个管理跟不上的乡镇小学,老师们的心态多少都有些不正常了。考核的时候,同年级比成绩,不管别人多高多低,只要是自己比别人好就行了。抱着这样“踩”的心态,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怎么能够提得高呢。领导不到教学一线,对教改后的新动向以及如今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了解,只顾成天喊着骂着要老师认真负责,老师们心里也烦了。更重要的是,累死累活不说,周小花校长还要在学校揩油,还要发“更年期”的莫名其妙的脾气,这个学校的风气就变得奇怪起来。

    最近,各个办公室都感到很压抑。他们说,周小花在一天,就没有老师们的出头之日!说话可得小心啊,隔墙有耳。

    在中心校,温宝华感觉压力太大了,一不小心说了句直接的话,就被周小花叫去“谈话”就因为给领导报名把考试级别填错了“戳哥”的名号就永远背上了身。看来,在这个学校里,自己只有给别人当垫脚石的份了。后来,领导把他调离了教学的岗位,安排到伙食团当伙夫,也是少不了同事的埋怨。饭菜不可口,遭埋怨;被怀疑揩油,遭埋怨。所以,到了最后,他连伙夫也不乐意当了,宁愿下村去。于是他下了村。

    下村工作是大家都不愿意干的事情,太辛苦,没待遇,但有一个好处,听不到那么多闲言闲语了。

    温宝华翘着二郎腿,坐在办公室。到了如今,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本来,他还有心要改变一下自己的,可是,刚刚在暑假完成的改革,已经彻底打倒了他的自信。现在,他是公认的学校最差的那个,被待聘了,等着重新被安排上岗。实际上,他还是在工作岗位上。但为什么要把自己待聘呢?他实在想不通。

    暑假里的改革是教育局的原局长蒋某人发动的,借着这次改革,他刚刚被调任县里的副县长了。但是,一年后,县委书记马某人被查出贪污以及卖官,蒋某人也下台了,民间盛传他是用了两百万买的官。得知蒋某人下台,温宝华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

    这样的改革是什么目的呢?每个学校都要评出一个最差,实行待聘。连城区的学校也要这样搞。这样做真的能够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吗?让教师人人自危领导才高兴吗?当听到校长读了那篇改革的文件,温宝华就知道,自己已经铁定成了大家的垫脚石了。这次改革搞得各个学校鸡犬不宁,天天开会,全是大话套话,说什么按劳分配,可是,只实行了三个月,当蒋某人高升之后,就偃旗息鼓了。温宝华很怀疑,这次改革,其实就是为了蒋某人的高升造势而已。改革者别的好处没有,唯一的就是会得到一个“开拓进取,敢作敢为”的美评。借着这个美评,就可以平步青云了。

    于是温宝华得出了一个结论,当有人成为帝王将相,必然有更多的人成为牺牲品,为了他们的成功而献祭。他自己,就已经成了蒋某人的祭品了。

    温宝华初来乍到的时候,林主任也对他说了“第一印象很重要”的话,可是,他没有领会到这句话的精髓。现在,他有些后悔,但是,他深刻地明白,此时的后悔没有任何用处。扪着自己的良心说,这些事,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搞砸了的。自己无力将一个差班带成一个好班,对领导也缺乏毕恭毕敬的诚意,对同事也没有虚心请教,要别人帮你,那是不可能的。他开始检讨自己,自己就是这么个臭脾气,这辈子只能这样了。

    刚到学校的那年,在学校受人白眼,他就到街上寻求慰藉。他老婆就是他在那时认识的。他老婆是街上开小店的。那个冬天,他感觉冷,于是就和开小店的女子相互取暖了。别的同事说,你怎么找她耍朋友呢?他说,两个人的冬天不会那么冷。于是,同事就彻底无语了。如狼似虎的年纪,那女子很快就怀孕了。于是,他当了未婚爸爸。幸好,没有在教育系统内挨处分。但是,大家都说“戳哥”的名号用在他的身上太贴切了。